2024年4月19日,我院举办了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名家系列讲座第211场——“诗性智慧何以成为审美判断?——Ästhetik在18世纪思想中的缘起与旨归”,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卢春红教授。讲座由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李龙教授主持。我院美学专业杨晓老师及本科生、研究生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卢老师以本题的研究缘起为切入,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将Ästhetik的演变梳理出了三条具体路径,即英国经验论对趣味问题的关注、法国对美的艺术的建构,以及第三条思路从维柯的“诗性智慧”到康德的“审美判断”。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第三种逻辑思路演变进程、目的诉求的梳理。克罗齐曾提出,相比于鲍姆嘉通,维柯才是真正意义上现代美学的开启者,他通过共同的人性原则赋予了18世纪人文学科一种诗性思维的方法论原则,与感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才开启了通向近代美学的方法路径。
随后,卢老师深入剖析了Ästhetik与“判断”走向结合的发展路径。维柯返回历史的远古时期,以“诗性智慧”的阐发证明探索Ästhetik这一思维方式在生活世界的现实根基,并由此构成其缘起;鲍姆嘉通则借助对诗歌的分析将这一思维方式引向主体自身,通过心灵中的“感性认知”呈现出其的独立身份与普遍性诉求;康德将Ästhetik与先天综合判断相关联,不仅让先验逻辑在从“感性化”到“主观化”的层层递进中呈现出新逻辑的普遍依据,而且在纯粹审美判断的特殊“综合”中彰显出其自由品性;在这一基础之上,席勒显示出对于Ästhetik的深层贡献,即感性与理性的自由协调本质上是在内含“对立”的“统一”中对“否定性”的彰显。由此,逻辑内涵的呈现便不只是单纯逻辑路径的展示,同时也是由现实性呈现而来历史性展开。
在交流答疑环节中,卢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