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

本科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 > 正文

海外汉学工作坊概况

日期:2021-12-20 点击数: 来源:

 

     海外汉学工作坊由张慕良老师主持,自20211018日正式开始,至1121日结束,共计五次在匡亚明楼282室进行线下活动。在此期间,主要有七人参与,学生的层次不同,涉及大二至大四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学生的专业也不同,涉及哲学、计算机、音乐等不同领域,可见对于哲学的兴趣是没有年龄、专业等因素的界限的。在这几次活动中,既有学生思考提问,也有老师答疑解惑,师生互动频繁热烈,上课形式轻松自由,氛围欢乐自在,老师的幽默风趣与学生的积极活泼相应和,于老师、于学生而言都是珍贵而难忘的体验。

 

本工作坊主要通过学生阅读于连的《圣人无意》和毕来德的《庄子四讲》两本海外汉学经典著作,提出自己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和思考为主,再结合老师上课解答困惑,并引导学生深入哲学性的思考,从整体上从根本上把握哲学的方式展开。工作坊伊始,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做哲学研究十分重要的原则,即了解某一个思想家,首先应该思考他所面对的时代问题是什么,即他的“靶子”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把握一个哲学家,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思想。由此来看,两本书的作者面对着相似的时代问题,即西方的理性危机问题,但解决的道路方式有所不同。于连以中国古代的圣人为载体,通过揭示圣人的形象显现智慧的特征,探求与中国智慧同一的西方文化根基,试图解决现代西方理性发展的一偏问题,以为西方文化寻其未来发展之路。而毕来德则主要借助翻译的方式阐释自己对于《庄子》文本的解读,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切近我们自身体验,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庄子作为一个哲人如何进行哲学问题的思考,以此来回应西方哲学发展面对的困境。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有个根本性问题贯彻工作坊始终,这也是老师为何开海外汉学工作坊的原因所在——为什么要研究海外汉学家的著作?研究中国古人的经典著作不是更能把握中国哲学思想吗?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就中国古代著作自身的特点而言,文言文较为晦涩难懂,需要有良好的古文字功底才能顺利开展经典著作的研读,这对于仅有一个多月的工作坊来说,难度较大。

二是就海外汉学研究的特殊性而言,以本次阅读的两本著作为例,两个作者都进行的是哲学性的研究,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西文化,思考的是哲学本身的问题,这点是做哲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最为难能可贵之处。而正是在此基础上,以西方的文化背景结合中国思想的阐释,有助于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

三是就特殊与普遍的关系而言,不能说中国人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和理解一定比西方人好,比如瓦格纳就对王弼《老子注》思想的解读另辟蹊径,自成一系;也不能说西方人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和理解一定比中国人好,比如李秋零就对于康德思想的解读深刻到位,鞭辟入里。因而我们不能带着先入为主的固化思维进行判断,而应该从哲学的视域展开,虽然中西文化思想各有其特点,但是其根本的哲学问题是一致的,只是各自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立场存在区别。

 

 

正如科学无国界一样,真正的哲学也应当是无国界的,通过参与本工作坊的学习,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对哲学的理解,深入哲学的视域思考问题,而不单纯以一偏的立场为出发点做研究,获益匪浅,这有助于我们接下来更好地踏踏实实做哲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