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下午,我院依托“腾讯会议”线上平台成功举办2022“复旦-吉大青年云端哲思会”哲学论坛。论坛简称“青云会”,“青云”既象征着青年学子的朝气蓬勃和凌云壮志,也表达了身处封控中的复旦和吉大学子对于早日战胜疫情,青春作伴,云游四海的祝愿。十名来自复旦大学哲学系和金沙哲学系的本科生作为主讲人,进行论文展示;十一名同学参与评议。论坛邀请了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田冠浩教授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祁涛副教授作为嘉宾,由杨梓毓、沈佳玉共同主持。本次论坛吸引了大量哲学爱好者,他们积极参与,反响热烈,高峰时期参会人数高达200人。
首先,复旦大学2018级本科生蔡应光展示论文《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永恒论的身体问题研究》。该论文聚焦于“想象”概念,试图发现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与阿尔都塞的对于意识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界说之间的相通之处,在传统的以斯宾诺莎想象理论解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内涵的理论建构之上,试图增添切入后者的历史性构成的新的理论视角。金沙的严哲涵对蔡应光同学论文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篇论文在主题结构清晰,可以更详细地解释一下斯宾诺莎和梅洛庞蒂两人对于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区别,增加对“想象的表征体系”、“历史性构成”等的论述。
随后,复旦大学2018级本科生俞靖昊展示论文《试论巴迪欧的辩证法——<存在与事件>中的两个证明及其应用》。该论文以肯定辩证法为线索,具体论述巴迪欧是如何展开连续统假设独立性证明的两个步骤——哥德尔证明和科恩证明的,并回应对巴迪欧哲学中神秘化、保守化倾向的批评。在论述了巴迪欧对肯定辩证法的两种使用方式后,最后考察巴迪欧对其在政治、艺术和爱中的具体应用。金沙蒋国强同学对俞靖昊的文章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篇论文清晰地展现出了巴迪欧肯定辩证法的建构过程,前后逻辑严谨,思考深入,也给予读者很多有益启示。同时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如果把“以数学作为本体论基础”这一点放在标题里面,可以更好地凸显巴迪欧辩证法特点。
其次,金沙2019级本科生第五兆禹展示了《牟宗三圆善的超越理路》一文。该文以超越问题为基点,围绕牟宗三圆善的德福相即议题展开讨论,试图在牟宗三内在超越的视角下分析其圆善的超越路径,开示其“诡谲的即”是如何即成的。复旦大学的苏子川同学对该文做出点评,认为这篇文章并非限于《圆善论》一书之思路而作,而是统摄了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下切入圆善之论。虽颇见工夫,但限于篇幅,对许多细微之处难以有清晰的交代,比如五峰与龙溪圆教规模的问题就讨论得不够充分,他认为可以更深入的对诸多细微之处详加分梳。
之后,复旦大学2018级本科生丁闻望展示论文《人类世的浩劫与自然的新生——<巴黎手稿>中的谢林》。该论文分析了黑格尔立足于市民社会的自然哲学的不足,重点讨论谢林自然年哲学中开辟的新路线,即通过“先验唯物主义”捍卫自然的自组织性和根除占有关系,试图分析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继承这一路线并推进的。金沙的李继康同学分享了自己对丁闻望论文的感受。他认为论文选题有趣,论证层层推进,思路清晰有条理,而且可以看出丁同学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令人钦佩。同时,李继康认为可能由于这篇文章还没有最终完成,在主题表达上不够集中,对于一些引用的概念没有做深入阐释,希望在完整论文中能够得到较好地呈现。
接下来,金沙2019级本科生严哲涵展示论文《基于商品结构的意识形态批判转向——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物化理论”之异同》。该论文对比马克思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分析卢卡奇在继承马克思的基础上,卢卡奇的思想展现了鲜明的意识形态批判色彩,并与马克思存在三个重大分野。复旦大学的丁闻望同学做出点评,认为该论文对文本梳理非常详细,但也提出三点疑问:物化与物化的形式之间的关系是时间关系而非空间关系;广松涉受限于现象学背景没能很好思考黑格尔辩证法在物化理论中发挥的作用;作者对卢卡奇的要求略显严苛。
在此之后,金沙2019级本科生杨梓毓展示论文《现代性的两种诊断——基于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比较研究》,以现代性问题生成逻辑、现代性诊断、异化扬弃路径为逻辑线索,对比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技术批判理论和现代性问题诊断,考察二者基于不同的诊断开出的不同扬弃“药方”并作出评价。金沙的左逢源同学做出点评,并进一步地分享他对现代性问题和技术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提供可能的解决思路参考,建议作者进一步地尝试研究现代性问题的解决。
随后,金沙2018级本科生龚坚展示论文《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历史性生成及其影响》。该论文分析了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在词源和内容上对黑格尔的继承和在方法论上对马克思的继承,考察了葛兰西市民社会的理论来源和由此诞生的革命策略,认为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新理解启发了哈贝马斯对市民社会的重新划分和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统治合法性的分析,起到了理论前提的作用。复旦大学的蔡应光同学进行点评。他认为文章分别从词源和方法论的两个角度来论述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和理论来源,思路清晰,但在一些问题上并没有充分地展开论述,建议文章重点可以更突出。
其次,复旦大学2018级本科生吴长赓展示论文《自发性、组织与革命发生问题——对三种革命理论路径的探讨》,试图从哲学反思的视角探讨革命的发生问题,在对革命的必然性保证进行批评之后,从自发性的组织和改造这一角度入手探讨革命的现实可能性问题。他的论文先后评述三种革命理论路径,即(一)将自发性视作必须加以克服的必然性,(二)将自发性视作应当参与其中的偶然性和(三)将自发性视作欲望引导的内在性力量生产。最后,本文通过对克服必然性、立足偶然性和肯定内在性三个环节的探讨揭示出革命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并要求在革命的现实可能性之上面对不可能性的空无,鼓起行动的勇气。对此,金沙的张舒奕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篇论文问题导向清楚,逻辑清晰,论文写得踏实,大部分论述都是有理有据的。很好的一点就是他在最后会依据于文本和理论内涵对进行评价。但是在对于拉康、齐泽克等的概念使用时没有给出解释,并且这些部分对于论证显得稍微有些冗余。金沙冯潇然同学也从逻辑理路角度分享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
之后,金沙2019级本科生李继康展示论文《数学与善——为康德的“二元论”辩护》,回应后康德哲学对康德的“物自身”的发难,试图通过怀特海“数学与善”的视角对康德的双重世界提供一种解读,并为康德的二元论进行辩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康德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复旦大学俞靖昊同学认为这篇文章逻辑清楚,以康德“二元论”和“数学与善”为两条主线,但也围绕数学和善的区分、对康德批评者的评价、怀特海对康德是否具有影响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最后,金沙2019级本科生张舒奕展示论文《从资本逻辑的观点看机器》,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逻辑”对人的统治的揭示,认为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应用下的机器的两个本质,一是资本主义生产中的机器是“资本逻辑”的统治的产物,而不是机器本身;二是现实的技术的发展是服从于生产关系的,因而真正的解放在于改变生产关系本身。复旦大学的吴长赓对此做出点评,认为作者反对通过唯生产力论去理解资本主义而是强调生产关系是做的很好的,但在资本逻辑是否是资本主体性的逻辑等问题上还存在诸多需要商榷的地方。
在论文展示交流结束后,祁涛副教授和田冠浩教授分别进行了点评。
祁涛副教授指出,在如今的学生培养体系下,能够开创性地做一个针对本科生的哲学交流论坛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本次与会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很高兴能够看到本科的年轻人就已经展示出了非常好的潜力和能力。
祁涛副教授对同学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要具备全新的眼光和视野,能够超出传统的范式,在阅读和研究中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第二,要确定自己的想法、立场和方法,努力在研究对象的场域中去生成自己的场地。他期望同学们能够在前人已有的研究论域和研究范式中,做一个敢于挑战的思想的革命者,展现出年轻一代的时代特征和朝气蓬勃的青年面貌,这同样是“青云会”的命名寓意。
田冠浩教授指出,金沙和复旦大学在哲学学术研究上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很高兴能够组织两校的年轻学子共同做一场学术交流活动,加深两校的学术友谊。
田冠浩教授谈到,本科生因为更少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而独有一种学术冲击力和学术视野,能够以一种最真实的方式去面对思想问题和学术本身的状态。田冠浩教授期望同学们在未来面对越来越专业化、看上去越来越精致的研究问题时,依然能够保持对于问题本身的最高度的敏感,做真实的学术和创造。报告人和评价人之间的交锋是一种相互学习借鉴的经典方式。直接的对话与交流有助于厘清问题,了解自身思想中的矛盾处,从而走出狭隘的视域,更接近真理本身。
躯体所处空间的有限,不会阻碍思想的交响。与会各位既是学友,也是战友;既做学术交流,也为彼此抗击疫情鼓劲加油。这正是本次“复旦-吉大青年云端哲思会”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