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晚上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秘书长、《哲学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陈德中在金沙东荣大厦九楼会议室作了题为“规范空间与实践哲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王立教授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还有王庆丰副院长、李慧娟教授、晋运锋副教授、刘李副教授、行政学院朱万润副教授、南开大学曹钦副教授、四川大学汤云副研究员。
首先陈德中研究员介绍了本次讲座的研究背景,以威廉姆斯的研究工作政治现实主义讨论实践哲学的根源“规范性”。学院派的政治哲学中的道德问题与现实问题,基本假设“道德为政治哲学奠基”,而法哲学领域认为这种规范性是有待商榷的。
其次,陈德中研究员指出,2000年前后,英美哲学家提出有两个重要概念能够连接英美哲学和大陆哲学,一个是规范性,一个是正当性。政治现实主义主张政治的自主性,准备放弃道德为政治哲学奠基的进路。陈德中研究员认为,人类生活形式不同,系统接受的规范性也不同。一种生活形式对应的是一种规范体系,这是一种规范集或者规范空间。这种集合约束了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去生活。实践哲学讨论不是法则,而是规范,是指“应当做什么”。
陈德中研究员提到,现代人认为人与人是平等,并且认同意志主义假设,以及行动假设(任何行动都是以我的意愿为基础产生的)。而他在韦伯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人是价值的存在物。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倾向偏好,必然有价值承诺,有一种价值锚定的生活方式、一种价值体系,个体成套接受这种价值体系。一种价值体系是由对价值具有特别禀赋者或者说对价值敏感的人选定一种价值,价值产生排序与规范任何一种文化不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同时,规范体系都有内部的自我合理化过程。
陈德中研究员认为,这个过程不符合学院派的实践理性的概念。我们的生活形式并不由我们决定,我们并不是基于理性自主的选择锚定价值体系。规范性问题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有不能怀疑的初始价值的起点,涉及至上性问题;二是封闭性,是针对特定人群;三是规范体系的自我合理化形成的过程具有排他性。由此,规范性问题在国家中的展现也是鲜明的。一个后果就是等级制不可避免,精英统治不可避免。
陈德中研究员总结道,人们受到现代的洗礼,寻求人性“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同时受到成套信念的约束。认知假定个人可以客观地加以理性思考选择的时候,认知与信念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价值多元是价值域的多元。一方面,信念可以勾连起来形成信念的链条;一方面,系统的反省认知冲击信念,改变信念。有些认知加强信念,有些摧毁信念。系统反省近代以来,学院派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不应该忘记学院派构建的价值概念只是历史价值系统的一种。最后陈德中研究员抛出一个重要问题,学院派的政治哲学在现实生活中到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陈德中研究员“规范空间与实践哲学”的主题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激烈讨论,陈德中研究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你来我往的深入辩论,针对提问者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认真解答。陈德中研究院以宽阔的理论视野,严谨的理论论证,给在场的师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与酣畅淋漓的哲学讨论。